雪后初霁。薄雾轻倚山间,一条水泥路斜刺进山腰——这曾是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岩屋村唯一的外出路线。
海拔1600米的大岩屋,是座群岭包裹的小山坳。候车亭前,乡村客运司机邓兰舟右手挂上蓝牙耳机,左手捏着圆珠笔,拿起本子核对快递清单:“都是要从镇上取回来的。”
半年前,县里推动“快递进村”,邓兰舟所在的客运车队承接起班线沿途几个村子的快递寄送服务。包裹搭上40公里顺风车,哪怕送进山里,收货也不超过3天。
天亮透了。邓兰舟踩着积雪跳上车,脚下嘎吱作响。“以前出一趟车,轮胎上的污泥冲也冲不掉,哪能想到现在每个村都能有硬化的水泥路呢!”
路通到哪儿,车就能开到哪儿。几个月前,车队由6辆车削减到4辆;车里人少了,货多了。“路修得通畅,大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开上小汽车、摩托车,进镇进城都方便。”
拧钥匙,打火。引擎轰鸣声中,邓兰舟回忆起往事。
“能不能帮我从镇上买点年货?”13年前的一天晌午,有位大姐在路边拦住邓兰舟驾驶的客车。
那时,客车还没通到村里,看大姐走了十几里山路,邓兰舟一口应下。
几天后,他像往常一样准备发车,隐约见路边有个人影,手里还端着东西。仔细一看,正是让他帮忙捎货的大姐:“快过年了,做了一桌好饭,给你送一盆。怕错过车,早早就在这里等。”
“冬天冷得冻人,没通车的泥巴路可不好走,她肯定凌晨就出发了。”大姐的朴实善良打动了邓兰舟,他既心酸又心疼:五峰县山大人稀,村子里有不少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困难群众多。他拿定主意,得为乡亲们做些什么。
家住镇上的邓兰舟开始为村民捎带物什。13年来,他帮人带过家电、药品、树苗甚至活鱼,粗粗一算,超过10万件。
雪仍未化净,车走走停停。
路上有人招手,邓兰舟又接下取件新单:李大姐网购了一件新衣裳,城里儿子给王大哥寄来电磁炉……
带货带久了,邓兰舟带出了感情。他将身边老乡的暖心事用短视频记录下来,发到社交媒体上,意外地获得几百万点赞。如今,五峰县村村通了快递,他还计划利用网络“带货”,把老乡家的腊肉等特产销出大山。
他仍享受驾驶于这条路上——越过群岭,穿过峭壁,从终点站抵达云遮雾绕的大岩屋村。他在社交媒体上写:弯弯道路,通向美好生活。
路边,雪化为水,顺流而下。
(见报稿有删节)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