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土凉茶”叩开金银山

  走进““世界茶旅之乡”五峰,绿色生态的气息扑面而来。

  森林覆盖率达81.47%,位列湖北省县市区之首;境内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4%,有7大“国字号”旅游品牌;先后被评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五峰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富县”的总体战略,以灿烂厚重的土家文化、青山绿水孕育的凉爽气候,遍布全县山水间的生态茶园倾情打造一杯“土凉茶”,生动实践绿色发展。

  《五峰县志》这样记载民国初年五峰渔洋关茶贸盛况:“茶工万计,骡马千匹,木船百只。街市热闹,通宵达旦,素有‘小汉口’之称”。而去年,作为中俄万里茶道茶源地之一、全国重点产茶县,五峰全年茶叶总产量2.07万吨,总产值9.56亿元,茶农鲜叶收入4.68亿元。

  好茶源自好生态

  看一组数据:富矿之县五峰8年来未批1家矿企,近3年来,矿山规模压减60%以上,实现了全面关停;

  先后投资近20亿元用于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往制茶要烧柴,如今茶企“柴改电”。三年来,产茶用电量增长6倍,森林砍伐量累计减少约10万立方米;

  去年,全县新增营造林 22 万亩、封山育林 16 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26 天。

  近年来,五峰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同时实施一河一策,加大境内河流水质保护、河岸治理、生态修复力度,全力打造“碧波荡漾、碧水蓝天”的五峰河长制升级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碧水保卫战,为长江大保护守好“头道岗”。

  好生态换来好前景

  每年3至10月,五峰镇500多亩的香东茶叶风情园中,游客络绎不绝,游玩、拍照,采茶、制茶、品茶,玩得不亦乐乎。

  香东茶叶风情园老板李建琴,经营茶园近20年,从最初的单纯种茶制茶卖茶,到如今的茶文化旅游一条龙,每年的茶叶销售额从2000多万元增加到5000多万元,“原来一家人干,现在家族十多人都靠此吃饭。”

  从卖茶叶到卖风景,背后是五峰生态“生金”的一场深刻变革。

  近年五峰着力构建“一轴一环”旅游交通网络,以351国道生态风景线、古茶道文化线和宜来高速交通线融合为旅游发展主轴;以湾潭-牛庄-傅家堰-采花公路,串联高山景点景区形成旅游闭合环线,全力打造“全国自驾游第一县”,辐射带动所有村收获生态红利。

  2018年,仅有21万人口的五峰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7%。同时,获得“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示范县”称号,并连续多年荣膺“百佳深呼吸小城”。

  好产品走俏都市

  “算上销售土特产收益,一年收入突破十万元。”去年年底,五峰吊水岩农庄主人赵久芹年终盘点,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最多一天有近1500元的收入,很多都是回头客。”赵久芹笑呵呵地介绍,不仅制茶、磨豆腐这样的农活有了卖点,山上的野菜、自酿的苞谷酒都成了抢手货。

  眼下,五峰已逐步建立起茶叶、中蜂、高山蔬菜、五倍子等九大绿色产业,覆盖超过80%的贫困人口。作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五峰云雾中的优质绿茶、高山生态土豆、天然养殖的土鸡山羊等各种“土”味农特产品,正以其生态绿色无污染,成为城里人眼中的“香饽饽”。

  2018年,电商协会、中蜂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发力,这些原来毫不起眼的“土货”通过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总额达3亿多元,农产品电商上行率达50以上。(通讯员 杨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