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芳菲,香满校园。
200余名小学生编排红色音乐剧《红色记忆》,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里不间断上演南曲、九子鞭、板凳龙、打溜子、摆手舞等民族非遗文化节目教学展演……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五峰教育系统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整合乡村学校少年宫、红色教育、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教育资源,搭建教育服务平台,将青少年活动中心、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乡村少年宫等建成文明实践基地,设置教育服务文化长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教育系统生根开花。
德育阳光照耀校园
文明礼仪、书香校园、孝老爱亲、牵手关爱、课堂德育。行走在五峰各中小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昂扬向上、文明向善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
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让文明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使学校成为传播文明、培养文明的主阵地。目前,五峰已创建省级文明校园1个,市级文明校园4个、县级文明校园 16 所。2019年以来,组织教师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选优秀案例,开展“道德讲堂”“幸福讲堂”“德雅讲堂”等 15 场次。
“精神家园”温暖校园
“打起莲湘心欢畅,喊起山歌喉咙爽。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生活万年长。”7月5日,全省乡村少年宫现场会在五峰举办,孩子们展演的土家非遗传统项目“九子鞭”让参会嘉宾眼前一亮。
放大乡村学校少年宫服务功能,整合活动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五峰建成湖北茶博馆、国家地质公园、烈士陵园等17个未成年人校外德育活动基地和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立图书馆分馆,图书近3万册,两千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在乡村学校少年宫拥有了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针对全县4634名贫困学生、48名残疾学生、2355名留守儿童实行“师生结对帮扶”政策,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大力开展交心谈心、学业辅导、感恩回报、牵手关爱、送教上门等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上半年累计志愿服务40余次,发放各类扶贫助学金金、社会爱心捐助287.3625万元。
文化活动充盈校园
走进五峰的中小学校园,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墙、校园雕塑、校史馆、楼梯文化、走廊壁画等景观小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文明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校园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
“要结合新时代要求和土家特色创造性开展工作。”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唐少华表示,下一步五峰将以教育服务平台为依托,积极挖掘特色德育资源,弘扬生态文明、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扎实推进“乡村少年宫”“德雅文化”“书香校园”“山鹰文化”“幸福小红帽”“好家风·好家训”等系列活动,唱响红色文化、德雅文化、山鹰文化等品牌,让广大师生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为学生成长奠基,为学校发展助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讯员 王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