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是根除贫困、防止返贫的最有效办法。近日,五峰镇楠木河村因地制宜,在海拔1800米的狮子垴公益田种下了120亩独活,未来,村里还将把独活种植逐步推广到全村400户,种植面积发展到800亩,真正让村民通过产业发展,走上致富新路。
12月14日一大早,楠木河的村民就已经忙开了,一袋袋中药材种子在村里的茶厂加紧装车,准备运往海拔1800米的狮子垴公益田。站在货厢里帮忙装车的陈传旭最为高兴。前些年,他靠着政策帮扶和产业发展,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观。
五峰镇楠木河村村民陈传旭十分感慨,他说确实变化还是很大,房子建的好,还有附属屋、菜园子。
今年年初,楠木河村两委班子与帮扶单位一道,开始谋划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户和极贫重扶户的产业发展难题,经过多次外出学习考察,最终选定了独活种植,并立即开始了示范推广。
五峰镇楠木河村党支部书记伍学林告诉记者,独活收益比较快,今年种,明年下半年就可以挖,见效比较快,市场价差不多,种起来相对简单些,成本低一点。
陈传旭得知消息,便与合作社合作经营种植了4亩独活,按照陈传旭的说法,明年仅仅是这一项收入就可过万元,外加其他收入,年底最少也有3万元,一家人吃穿不愁,还能攒下不少。
陈传旭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各级干部对扶贫工作做的很到位,都很负责,对我们很关心,所以说我们还是很放心,放心大胆的种 。”
在此之前,村里也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是迫于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制约,并没有成功。
伍学林说原来这一块公益田海拔在1800米左右,过去这里种过蔬菜,但由于交通不便,种了之后,满山的萝卜却运不出去。
在各级帮扶的努力下,楠木河村修通了上山的公路,为中药材种植打下了基础。当天,60多户村民种下了120亩独活。合作社实行帮扶种植和委托种植两种模式,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保障收益。
五峰镇楠木河村香楠中药材合作社理事长伍学超说他们合作社优先给易地扶贫搬迁户和极贫重扶户免费发放种苗,特别是无劳动能力的,他们就请种植大户来跟他们代种,年底给大伙儿直接分钱。
陈传旭也打算如果明年收益好就不出门打工了,就在家里扩大面积、多种点中药材。
为了稳定收入和坚定群众发展信心,村里还制定了详细的中药材发展规划。
伍学林说,准备紧跟着发展牛膝、七叶一枝花,这些中药材成本高一些 ,计划用3年时间发展完这里的800亩公益田。
楠木河村中药材产业发展只是我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确定了“一茶两中三园”的产业发展布局,2019年,全县共有16756户贫困户参与到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率达到94%以上,将有效引导全县贫困户切实通过产业脱贫致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