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处的五峰,
有一群“95”后年轻人,
冲在抗“疫”阻击战的最前沿,
筑起了“青春长城”阻隔疫情。
“王医生,药品需求表和社保卡都带了吧,那我们现在可以出发了!”2月13日早上8点不到,长乐坪镇卫生院信息科医生朱光磊一边佩戴口罩,一边提醒公卫科的王自力备好代购药品清单。
“请问有没有阿卡波糖片,需要买40盒;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还有吧,我需要20盒……”30分钟后,朱光磊和王自力已经站在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窗口前了。他们的分工很明确,朱光磊负责购药,王自力负责挂号,王自力自觉站在了队伍“长龙”的最后。
“每次来县医院帮居民采购药品,至少要花5个小时。”1996年出生的朱光磊介绍,实行交通管控后,帮群众购买药品就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每次代购药品,他们都要先到药房对着清单一个个询问,看有没有患者所需的药品,然后按药品类型的科室实行一人一挂号。挂完号,他们又根据患者情况,到各个科室逐一开好处方,然后统一结算,再去药房取药。“每次回来都拎着满满的几大袋药品,感觉好像小商贩进货一样。”朱光磊笑着说,“为了群众健康,这小商贩当得值!”
春节前,朱光磊的父亲做了颈椎椎体的开窗术,需要卧床休息。疫情阻击战打响后,他告别父母,毅然走上了抗疫第一线。和朱光磊一样,王自力也是1996年出生,他负责全镇的卫生监督工作,每天到全镇各大药店、超市、加油站、景区等公共场所督查卫生情况,一天两遍,一丝不苟。女朋友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春节开始,两个人都默默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每天只能电话视频互报平安。”
“我这几天体温都正常了,过几天就不用隔离了吧?”2月12日,卫生院公卫科医生陆田宇来到隔离点,为发热病人量体温。“等我们共同打赢了这场疫情战,就不用天天量体温了,大家就都轻松啦!”陆田宇的话语中还透露出孩子般的顽皮。陆田宇也是一名“95”后,从1月24日开始,她就一直坚守在疫情第一线。她说:“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守护生命健康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
“杨医生,你每天上门为我们量体温,真是辛苦了。我昨天还好好的,今天醒来头就昏沉沉的,还咳嗽,该不要紧吧?”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一位村民的话,让杨海燕心里不由的一沉。“还好,体温36.5,应该是普通感冒,吃点清开灵颗粒就好了。”她一边拿药,一边提醒他要多喝白开水,叮嘱他居家不外出,随时报告身体情况。1997年出生的杨海燕是百年关村的大学生村医,去年6月大学毕业,作为五峰定向委培的“大学生村医”中,去年3月被分配到了百年关村。骑着摩托车为发热病人上门量体温、送药品、监测健康状况,成了她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像杨海燕一样,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培养计划,五峰共定向培养了98名大学生村医,截至去年已有74名大学生村医毕业到村。“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很多人在别人眼中还是孩子。”五峰县卫健局党组书记肖永奎介绍,春节期间他们全部坚守岗位,用青春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长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