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记者在一线》专栏中,我们的记者到达了五峰镇。今天,他们将从五峰镇出发,前往采花乡、牛庄乡以及仁和坪镇。
记者 张徐之:“现在我来到的地方是采花乡苦竹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我们可以到里面去看一下老百姓生活保障情况怎么样”
刚走进苦竹坪村大坪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股消毒液的味道就扑面而来,陈道义是住在这里的搬迁户,同时也是疫情期间这个安置点的防控工作负责人。
采花乡苦竹坪村易地搬迁户 陈道义:“如果说是需要米之类的就打电话 他们(乡里)就专门有人送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 我们这人员也都没有下大公路(逛街) 都在这一块(活动) 村里也讲了 我们也都帮忙宣传了 每天就消一次毒 我们也刚打完这个药(消毒剂)”
得益于小区一开始的规划,这里每家搬迁户门前都留有一块菜地,有了自己种的菜,再加上乡里的物资保障,搬迁户对生活并不担忧。
采花乡苦竹坪村易地搬迁户 毛业章:“小菜不成问题 再就是其他方面的 上面(乡政府)还是照顾了 生活还是过得去”
告别安置小区,我们来到了采花乡集镇,和预想中的一样,这里的街道也是冷冷清清,除了执行防控工作的人员和车辆外,再没有遇到其他人。于是我们决定直接前往牛庄乡,一路上,可以见到各类近段时间流行在网上的疫情防控宣传标语,直到五峰最东边与巴东接壤执勤点。
牛庄乡松木坪村村民 邓松:“村民都还是挺支持 对这个是事(疫情)都还是觉得这个危害还是很大 不但要保护家人 还要保护外面(其他人) 别的做不到贡献 坐在家里 这个贡献还是必须做到”
记者 张徐之:“今天我们的最后一站是来到了牛庄乡牛庄村的疫情隔离观察点 在牛庄乡发现确诊病例之后牛庄乡党委政府也是用很短的时间 就把曾经的一座福利院改建成了现在的隔离观察点”
在牛庄乡牛庄村,气氛并没有因为隔离观察点的设立而变得过分紧张,村民们的生活依然平静,在离开时,村里传来了一阵钢琴声,寻声探访而去,才得知是一名叫作易诗涵的中学生在家中练琴。
(钢琴声)
2月10日,我们开始了在仁和坪镇疫情防控一线的采访,仁和坪镇一共设立了156个卡点,设点数量仅次于县城所在地渔洋关镇,沿途的各个路口都有车辆进行封堵,而对于严格的封闭措施,老百姓都表示了支持。
仁和坪镇富裕村村民 胡文兰:“那我们还是非常支持他们(政府)的 (政府)把路封了 还不是为了让远处回来的车不到我们这里面来 那我属实很支持”
仁和坪镇杨家埫村村民 李蓉辞:“我们现在基本上没出去 都不让出去 买东西都是打电话给超市预约好了送来的 我们这几天都没有出去过 就在家里 就是这一块 稍微活动一下
(那现在封小区你们支持吗?还是觉得不方便)
那我们都支持 那要是(疫情)到这里来了 那算是完了 那我们都支持”
仁和坪镇杨柳池村村民 刘统吉:“广播 (村里)打电话关心问 都讲勤洗手 讲究卫生 要讲究卫生 不串门 不参加(聚会)娱乐活动”
记者 张徐之:"今天我们是来到了五峰最东边的一个执勤点 在我身后就是松滋县 在前面的方向就是我们这边勤俭的工作人员 可以看到 他们一直也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执勤点民警 张光宇:"我们仁和坪有两个(24小时)卡点 分别设在东边和西边 然后在每个村和其他的县省市临界的地方 都用车辆和栏杆铁锁进行了封闭 已经完全实现了物理封闭"
从1月25日开始,全县就对各地的重要交通卡点进行了统一部署,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而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司机的认同。
仁和坪镇业产坪村村民 彭应勇:"我是肯定支持(防控措施) 这个东西(疫情) 你不控制下来 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病也包括自己"
【采访后记】采访结束后,在返程的路上打开手机微信,看见五峰镇的贫困户主动申请参加了疫情值守,傅家堰乡的书记广播又响了起来,渔洋关镇的居民为执勤的交警送去了猪肉……疫情在继续,感动在继续,我们的战斗还在继续!两天的时间,对于记录和报道这样一场特殊而伟大的战争远远不够,但是却带给我们满满的感动,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里,我看见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坚强的身影,一双又一双温暖又坚定的眼神,中华民族,总是越危难就变得越团结、越坚强,这已经不是写在课本里的文字了,这是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携手同心,共渡难关,我们这样说着,也是这样做着:有人为前线医务人员送来了口罩,有人为改建的医院送来了建材,有人奔波在山林田野、大街小巷,有人坚守在路口桥头、高山之巅,还有更多的人响应号召呆在家里,不出门、不添乱,每一个人都在作出贡献,我们万众一心,向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恶毒的瘟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