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脉相承 以非遗魅力撬动发展活力

自2014年起,五峰与恩施、长阳共同推进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十年间,我县因地制宜,将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与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投资建设覆盖8个乡镇的非遗数字化平台,启动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高级别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保护,完成13个项目83名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录入。建成3个技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5个传统工艺振兴示范基地,涌现出“五峰宜红”“采花毛尖”“精竹艺术”“崖谷香”“五峰腊肉”等非遗文创产品;省级非遗项目采花毛尖茶制作技艺、宜红茶制作技艺遍布全县大大小小200多家茶厂。尝试“非遗+旅游”全面融合,选派南曲、土家族打溜子、星岩坪山歌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常年进驻柴埠溪景区展演。2023年,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布展面积980平方米,与宜红茶工业遗产、土家民俗馆、楚香研学课程馆“串点成线”,与湖北茶博馆、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等形成联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

近年来,我县加强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推出《捧出泥土珍珠》《南曲新声》《尹氏笑庄》《十八工坊》《长乐记忆》等一批非遗保护研究性成果;深入挖掘非遗元素,打造《古道茶人》《我在茶乡等你来》《茶山七仙女》等多个精品剧目。持续开展“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中国非遗国际文化节、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湖北文化旅游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五峰。

此外,我县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与古镇、古村保护有机结合,整体推进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建成栗子坪村、茶园村、楠木桥村等9个传统村落,栗子坪村、腰牌村等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长乐坪镇等5个特色小镇正在建设中。(全媒体记者 官婧 通讯员 刘卫华 覃远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