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我县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记者从县人民医院了解到,今年医院已接诊多例中暑患者。医生提醒,持续晴热高温少雨的天气里,预防中暑不容忽视。
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治医师邹勇介绍,高温天气一般是指温度在32℃以上,湿度大于60%的天气。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有一个散热和产热的平衡过程,中暑就是因为这个平衡被打破而引起一些相应的症状。
据介绍,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户外工作人员等,是中暑高风险人群。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种类型,重度中暑可能导致热痉挛、热衰竭,甚至是热射病,危及生命。为减少高温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应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尽早识别中暑信号。
邹勇表示,先兆中暑的症状一般是感觉到头晕、头痛、心慌、乏力,可能还会心率加快。只要脱离高温环境到清凉的地方,或者喝点冰盐水、冰饮料,症状就会好转。轻度中暑、重度中暑最好是及时就医,到专业医院进行规范救治。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高湿天气下,人体散热能力下降,过度锻炼容易导致体温过高,引起中暑。中老年人“三伏天”应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年轻人也应避开最热时段进行户外锻炼,运动量不宜过大。
邹勇医生对于高温天气下的户外运动和注意事项,也给出了相关建议。高温天气户外运动第一是要及时补充水分,并且运动强度不要太强,不要穿密闭、不透风、不透气的衣服。在高温天气时避免长时间在户外作业,要有防治中暑的意识。发现有中暑症状之后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另外记得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家里还可以常备人丹、藿香正气液等防治轻度中暑的药物。(全媒体记者 官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