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大力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探索出长江生态文明研学“四化”路径。
生态文明课程推介“多样化”。今年5月,五峰耕读教育研学课程及精品研学线路推介会在武汉举行,发布了五峰最新的研学课程和5条精品研学路线,标志着我县在研学实践领域已进入自主创新阶段。近期,“2024年长江生态文明研学推介会”在我县举办,五峰耕读教育大学堂与多家单位现场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携手推进长江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深入实施,共同探索绿色研学教育与自然生态发展的新路径。
生态文明实践“项目化”。我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课题研究,在今年召开的“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五峰双振兴创新实践模式为例”的课题推进会上,我县与参会单位围绕课题调整深入研究讨论,将原来的七大子课题调整为五大子课题。同时,五峰耕读大学堂积极推动基地合作,探索推进以长江为纽带、连接知识与自然、融合教育与实践的“长江生态文明研学共同体”,推动长江生态文明研学项目跨越发展。
生态文明基地“品牌化”。今年,在武汉、五峰双方共同努力下,崭新的“五峰耕读教育大营地”投入使用,能同时满足1200名师生食宿;配套的自然生态研学课程馆、茶礼茶艺研学课程馆、五峰记忆研学课程馆、非遗美食研学课程馆等5大课程馆同步上线。6月,五峰耕读教育大学堂旗下的宜昌长江生态文明研学基地成功入选首批长江流域研学旅游联盟营地基地成员单位。
生态文明课程“生活化”。研学课程以五峰优质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为依托,在真实场景开设了长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乡村体验乡村耕读劳动课程、革命老区红色理想信念教育课程、茶文化茶技能研学课程、土家民族文化与三峡非遗传承课程、中医文化与中草药知识研学课程等六大核心课程。生态文明课程无边界,“课程即成长”,让学生通过六大核心课程,实现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本台综合报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