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大自然的生态屏障
无时不在造福于人类
当前处于干燥期
森林火灾隐患不断增多
防范森林火灾
守护绿水青山
从你我做起
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扑救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不但会烧毁成片的森林,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还会引起土壤贫瘠,破坏森林水源涵养等,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引起空气污染,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
①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A、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等;
B、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②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发生森林火灾后如何自救
①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不要惊慌,要判明火势大小、着火时的风向,应当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
②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比人跑得快。一旦大火扑来时,如身处下风向,应果断迎风突破大火包围圈,切忌顺风撤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主动点火烧掉周围的可燃物,当烧出一片空地后,迅速进入空地卧倒避烟。切不可向山林的危险地形避火,如山谷、灌丛等。
③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烧伤、窒息或中毒,尤其是一氧化碳具有潜伏性,会降低人的精神敏锐性,中毒后不容易被察觉。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地带。
④在森林火灾中,如果衣物不慎着火,要迅速脱下,来不及脱下时,应迅速就地打滚灭火,防止皮肤烧伤。
预防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十不准”)
1.不准携带火种进山或林区。
2.不准在林区吸烟、使用火把照明。
3.不准在山上野炊、烧烤食物。
4.不准在林区内上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
5.不准烧荒、炼山、烧田埂、草堆等。
6.不准让特殊人群(如精神障碍患者)和未成年人在林区内玩火。
7.不准在野外烧火取暖。
8.不准在林区扔烟头。
9.不准在林区内狩猎、放火驱兽。
10.不准让老幼弱病残者参加扑火抢险。
来源:森林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