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拿出最好的资源、创设最好的条件、提供最好的生态研学产品,把一座县城打造成一所实践学校,接待研学团体超10万人次。
近日,2024年全国中小学低碳学校创建行动研讨会暨生态研学实践课程成果展示交流会,在我县长江生态文明研学基地举行,来自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共同体成员单位及八省低碳学校试点单位100余名代表参会。
会上,20余名教育与研学机构的代表,分别围绕“生态研学实践课程开发与践行”“水生态主题研学的创新实践”“‘双碳’主题研学的创新实践”三个议题分享了低碳学校创建、生态研学实践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另一边,一场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也正火热开展,来自宜昌市第六中学的近300名学生走进五峰,体验长江生态文明教育研学、三峡非遗传承教育的魅力。今年以来,已有来自香港、武汉、荆州、宜昌城区等地近万名学子涌入五峰开展研学活动。
宜昌市第六中学学生宋霈茜说:“这次活动让我学会了如何和同学更好地交流,受益匪浅。”
学生崔嘉恒说:“通过这次课程,我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和志趣震撼,而正是因为古人的这种智慧,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今年年初,占地1500余平方米的长江生态文明研学基地建成投用,由自然生态研学课程馆、三峡茶旅研学课程馆、五峰记忆研学课程馆、非遗美食研学课程馆、林药蜂共生科普馆五大课程馆组成,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开展研学实践课程。6月,基地入选首批长江流域研学旅游联盟营地基地委员会成员单位。
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我县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量身打造了长江生态文明教育、乡村体验乡村耕读、革命老区红色理想信念教育、茶文化茶技能研学、土家民族文化与三峡非遗传承、中医文化与中草药知识研学六大特色研学课程。
近年来,我县出台相关政策并投入优质资产用于推动全域教育与全域旅游协同发展,探索形成“政府主导、教育引领,多方协同、乡村受益,专业运营、共生共赢”的研学发展模式,县内先后成立五峰耕读教育大学堂、长乐天问书院、北风垭研学等3家运营主体,已累计接待来自上海、广东、香港、武汉及海外的研学团体超10万人次。(全媒体记者 高远 刘卫华 王敏 李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