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 让非遗之美浸染人间烟火

近日,2024年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展暨湖北省“非遗三进”活动在我县举行,众多武陵山区非遗项目、非遗产品华丽亮相,非遗活态传承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自2014年以来,五峰与恩施、长阳共同推进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制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管理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推进文化遗产、文化生态整体性、全域性保护。

2023年,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6名五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常年对公众开展非遗项目普及教育。我县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建成松树坡民俗博物馆、金翔茶业民俗博物馆、熏风古道非遗民俗博物馆,与湖北茶博馆、五峰民俗馆等非遗特色场馆“穿点成线”,面向青少年、广大游客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打造非遗特色旅行线路。

与此同时,我县不断推进非遗“六进”活动常态化,非遗项目广泛融入社区、机关、企业、学校、乡村、景区,打造以元宵灯谜会、春茶开园节、土家女儿会为主的传统节会品牌,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开展“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活动,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少儿南曲、九子鞭,长乐坪民间故事、仁和坪镇中小学土家族打溜子、采花小学星岩坪山歌等项目传承有声有色。积极组织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中国国际非遗节、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湖北文化旅游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五峰。

同时,我县还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帮扶力度,研究出台《五峰非遗人才奖励办法》《五峰非遗人才奖励实施细则》,支持非遗人才进景区,激励技艺类非遗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建立“1+1+1”保护模式,开展“一个非遗管理人员跟踪和扶持一个重点非遗项目,一个项目采取一种保护模式”活动,对南曲采取社区传承模式,对土家族打溜子采取校园传承模式,对薅草锣鼓采取骨干基地传承模式,对土家族撒叶儿嗬采取重点村落传承模式,让非遗传承不断“开枝散叶”。(全媒体记者 官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