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县城 一所学堂 我县打造“全域研学之城”

近年来,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创办“乡村耕读劳动教育大学堂”,在2024年建成长江生态文明研学基地,并开创“无边际课堂”的新研学理念,努力打造“全域研学之城”。

我县制定《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打造“双振兴”良性循环新模式,同时创建耕读教育大学堂,提出“乡村就是学校、田间就是课堂、农民就是老师”的研学实践理念,探索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共建、乡村参与、专业运营、产业共赢”的五峰模式。

在研学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优质的生态资源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也转化为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一座县城就是一所实践学校”的发展思路,延伸开发出六大核心课程,即长江生态探究与自然物种科普课程、武陵山中草药知识与国医文化探索课程、茶技能与茶文化传承与实践课程、乡村体验与乡村耕读劳动课程、三峡非遗与民族文化传承课程、红色革命老区大思政教育课程。这些研学课程立足真实场景、真实情景和真实体验,通过跨学科式学习,让前来开展研学的师生在“研”途中遇见真问题,把书本里的抽象知识转化为能上手的劳动产品。

此外,五峰耕读教育大学堂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担任教育顾问并开展各类科普讲座,培养了一支50余人的专职师资队伍,锻造出“走进三峡茶乡、传承三峡非遗”“守护长江生态、振兴三峡茶乡”“荆楚推荐官、乡村观察员”等一批优质研学路线产品,串联起全县近20个研学基地和点位。同时,我县多部门联合出台支持研学教育的相关政策,投入优质资产打造宜红茶工业遗产、木梓坪茶园、湖北茶博馆等一批研学项目。

2024年初,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长江生态文明研学基地在我县建成运营,并于当年6月入选首批长江流域研学旅游联盟营地基地成员单位,是全国首个以长江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研学平台。这一基地的建成,标志着五峰研学正从“区域性标杆”向“世界级目的地”迈进。

截至今年5月,我县已累计接待上海、广东、香港、武汉及海外研学团体超10万人次,研学课程满意度达95%以上。随着宜来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沿江高铁在五峰过境设站,我县正加速融入“宜昌半小时经济圈”“武陵山一小时旅游圈”“武汉两小时都市圈”,五峰研学也正大步流星融入长江三峡研学核心体系。

接下来,我县将持续高标准打造具有五峰特色的研学品牌,不断整合最佳资源、营造最优环境、开发最精良的生态研学产品,不断深化“把一座县城打造成一所实践学校”的特色发展路径。(全媒体记者 张徐之 刘卫华 通讯员 宋钰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