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苏区党组织的曲折发展

一、中共五峰县委的成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五峰党组织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鄂西特委和宜昌中心县委努力组织恢复和重建五峰县委,由于五峰地处湘鄂边交界处,上级指示难以到达,党的组织建设稍晚。加之县内团防林立,干扰重重,党的组织工作长期处于地下状态。中共鹤峰中心县委成立后,于1930年春安排中心县委委员易发琛、县委驻燕子坪区特派员朱西元到五峰工作。

在鹤峰中心县委的帮助下,中共五峰县委于1930年5月1日在城关书院正式成立,易发琛任县委书记。因湾潭靠近鹤峰,党的群众基础较好,后县委机关设在湾潭中街。

△湾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王家坪苏维埃政府遗址

五峰县委成立后,立即着手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5月,中共湾潭区委、城关区委成立。柳安礼任湾潭区委书记,区委下辖鹿耳庄、红旗坪、两河口、湾潭、茅庄、大树桠六个党支部;张大寿任城关区委书记,区委下辖石梁司、城关、水浕司、东门、九环坡五个党支部。同年7月,中共蒿坪区委从长阳划归五峰县委领导,下辖蒿坪、火田坑、王家坪、涨水坪四个党支部,张柏鹏任区委书记。

1931年2月10日,中共五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由湾潭中街迁入城关书院。红渔坪党政机构也由长阳县委转归五峰县委管辖。

△城关书院全景

随着党组织的发展,红渔坪党支部扩建为区委。中共五峰县委下辖红渔坪、白溢、采花、白鹿庄、傅家堰五个区委。红渔坪区委下辖红渔坪、唐家河、栗子坪、长岭四个党支部,李子玉任区委书记;白溢区委下辖白溢坪、麦庄两个党支部,郭宏春任区委书记;采花区委下辖长茂司、星岩坪、堰坪三个党支部,张金堂任区委书记;白鹿庄区委下辖白鹿庄、红岩垴两个党支部,王再生任区委书记;傅家堰区委下辖傅家堰、大龙坪、张家池、鸭儿坪、桥坪、九里坪六个党支部。

(注:①红渔坪党支部,原隶属长阳县委,1931年2月划归五峰县委领导。②傅家堰党支部,原隶属长阳县委,1932年8月划归五峰县委领导。)

△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和第三军独立团遗址及其简介

二、五峰苏区党的组织建设

五峰县各级党组织,在中共湘鄂西前委和湘鄂边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斗争中发展和培养党的干部。1930年,是党的组织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县共建立八个区委会,33个党支部,拥有党员550余人。在党组织的带动下,全县三万多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1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和清乡团连续对革命力量的“围剿”,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党员由550多人减少到229人。

 1931年2月14日,红六军为帮助五峰苏区发展党的组织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从部队抽调出熊廷栋、王再生、刘月东、平定国等党员干部留在五峰,协助地方党组织工作。2月下旬,中共五峰县委在城关书院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领导班子。易发琛任县委书记,郭宏春任副书记,熊廷栋、刘明文、张德宪、施大发、罗革任委员。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略图

△五峰苏区党政机关分布图

中共湘鄂边五县党代会

1931年3月初,中共五峰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迁至红渔坪。3月30日至4月3日,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关于红三军离开湘鄂边根据地后留守工作的指示,由周小康主持,在五峰县采花乡长茂司刘家大屋召开了五峰、鹤峰、桑植、石门、长阳五县党的代表大会。各县出席党代会的代表共100余人。五峰汪沛然、蹇玉文、易发琛等10余名党员参会。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湘鄂边分特委,决定成立湘鄂边五县联县政府,由郭宏春任中共五峰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次大会,是湘鄂边根据地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当时“肃反”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做法,制定了一些具有约束力的规定,避免和减少了不必要的革命损失。

大会的召开,有力地促进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各项工作都得到较好发展和推动。 

△采花长茂司刘家大屋遗址

4月,易发琛被中共湘鄂边特委调往鹤峰,郭宏春继任县委书记,并增补唐友英、韩贞两人为县委委员。县委下设秘书科、土地科、军事科、财经科、党校(党政干部培训班)。各科配科长一名,工作人员二至四名。随着党组织的不断完善,各区区委由原来的三至五人增设到七至九人(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军事委员、“肃反”委员、妇女委员、区委秘书)。全县基层支部分三种类型:一、五人以上的党员成立支部委员会,有正副书记各一人;二、五人以下的成立干事会,推举负责人一名;三、县直机关和区直机关党员集中的地方,成立直属支部或中心支部等。这一时期,中共五峰县委隶属湘鄂边特委领导。

三、五峰苏区党的思想建设

在五峰苏区的初创时期,大部分党员是受到过剥削阶级压迫的穷苦农民,对敌人有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因而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革命的情绪异常高昂。但是,由于缺乏政治教育和基础训练,大部分人的政治水平较低,对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缺乏应有的了解。

△“十大政纲”标语墙

△蒿坪区火田坑“十大政纲”标语墙遗址

根据湘鄂边特委的指示,县委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和训练。1931年5至8月,先后在湾潭举办区、乡党员干部培训班三期,每期20余天,全县共有2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培训。郭宏春、韩贞等领导干部主讲,他们充分联系五峰实际斗争情况,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以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纠错能力。

培训期间,还将党的政治路线、决议、土地革命、苏维埃运动、国内外形势等材料印刷成册子,组织全体干部党员进行学习和讨论。经过有计划的教育和培训,五峰党组织在进行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大进步。

1930年11月22日,五峰县委负责人参加了湘鄂西特委召开的组织工作会议,总结党在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湘鄂西特委要求进一步健全、扩大和严密党的组织,执行铁的纪律。会议决定:“在党的组织路线之下,建立组织部门的独立工作”,以便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五峰苏区宣传标语

随着五峰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不断开展,党的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发挥,广大党员自觉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增加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在最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中,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紧密联系,使五峰苏区的革命斗争形势不断向前发展。

来源:“今古五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