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路线(用时最短)
宜昌城区夷陵广场——夷陵长江大桥(5公里)
夷陵长江大桥——夷桥路——翻坝高速点军收费站(6公里)
翻坝高速点军收费站——岳宜高速(15.4公里)
岳宜高速——呼北高速(28.7公里)
呼北高速——渔洋关收费站(41.1公里)
渔洋关收费站——S325(3公里)
S325——G351(3公里)
G351——沙子垭隧道(77公里)
沙子垭隧道——五巴公路(10公里)
五巴公路——渔九线(12公里)
全程210.2公里 用时3小时55分 公路收费53元
参观红渔坪村江南游击纵队会师纪念碑
■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 联系电话:0717—5761032
一支奇兵威震江南
五峰鹤峰多峰,山峦叠嶂重重。
敌军围困万千重,游击纵队横西东。
千里跃进敌后,早有成竹在胸。
红渔坪上旌旗拥,欢腾雀跃相逢。
1987年2月24日,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代表会聚鄂西武陵山深处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红渔坪村,只为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巍峨肃穆的“红渔坪会师纪念碑”揭幕。
红渔坪会师及江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
当幕布落下,黑色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雕刻着由时任江南游击纵队政委、司令员,解放后曾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才千将军题写的“江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十个鎏金大字。碑身背面则刻着由纵队副政委兼副司令员,解放后曾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基建工程兵主任的李人林将军亲笔题写的“红渔坪会师纪念碑”碑文。
文头的这首词,则是当年4月24日,还在随纵队转战湘鄂川边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王定烈将军在战斗间歇写下的《西江月·红渔坪会师》,以纪念当年江南游击纵队转战大江南北、进出鄂西、威震敌后的战斗生涯。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中原突围后,我中原解放军“内缺粮草,外无援兵”的困境并未根本改变,遂决定主力分路转移到外线,与国民党兜“大圈子”寻求战机,并决定派一支奇兵渡过长江,深入江南敌后,牵制敌人。
1947年1月22日,李人林率江汉军区一团一部和中原突围后坚守桐柏山地区的宁淮游击支队,共400余人组成了一支精悍部队,从江陵郝穴渡江(过江后改称江南游击支队),一路扫荡公安、松滋、澧县、宜都等县的8个国民党乡公所,重创4个保安队,一把锐利的尖刀,直插敌后。
不久,张才千率领鄂西北军区四团和警卫团一部1200余人,乔装国民党一九九旅巧妙地跳出敌人合围,于2月14日从古老背渡过长江,长驱直入,从长阳磨市经宜都栗树垴进入五峰渔洋关、清水湾,直插湖南石门泥市,意在赶上李人林部与其会合。
国民党湘鄂边各县政府,立即纠集地方反动武装处处设防,蒋介石急派国民党正规部队尾随追击。李人林率领的江南游击支队经五峰、鹤峰、桑植边界进入湘西永顺、大庸、龙山等县游击。张才千部由于在湖南泥市未能赶上李人林部,即游击西进,进入鹤峰白果坪,继续寻找与李人林部会合的机会。
2月20日,张才千部首次遭遇湖北保安第九大队的堵截。我军迅速展开,一部正面迎敌,一部抄敌后路,一举歼灭了这支以邱少之为首,号称“邱老虎”的反动武装。2月21日,部队到达五峰湾潭,即遭敌五十二师三十三旅九十九团的袭击。22日,队伍进至采花,又与敌九十八团遭遇,我后卫中队堵敌于莫家溪河对岸,掩护全团转移,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向红渔坪方向挺进。
2月23日黄昏,在湘西游击数日后的李人林部折返北进,抵达鹤峰清水泌宿营,收到了张才千部发来的电报,得知张部已进入五峰到达采花茶丘,并决定两部在采花红渔坪会师。24日天未亮,李部即沿山谷东下,直奔红渔坪。这时,张部已经提前到达。下午,两支英雄部队终于在江南敌占区腹地——老革命苏区红渔坪胜利会师。
两部会师后,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在此进行了整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张才千任司令员兼政委,李人林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纵队下属一、四两个支队,各支队原建制不变。
江南游击纵队在红渔坪休整三天后,转进长阳,沿清江南岸向鄂西挺进,再次进入湘西游击作战,继续牵制敌人。两个支队时而分头挺进,时而会合同行,机动灵活地转战在湘鄂川边。
由于孤军深入,无根据地依托,加之江南进入雨季,山洪经常暴发,部队运动不便,不宜在江南长期逗留。游击纵队及时就今后行动问题请示中央军委,中央军委指示“相机北渡”“会合鄂西北”。
5月2日,江南游击纵队奔袭长江南岸渡口洋溪,全歼守敌两个保安中队,当晚顺利渡过长江天堑,完成了它转战江南的重大战略任务。江南游击纵队,从1947年1月22日到5月2日,转战江南101天,行程4500余里,大小战斗200余次。歼敌3000余人,牵制敌人四个正规旅和六个保安大队的兵力。
红渔坪会师组建江南游击纵队并转战江南是解放战争时期,我正规军深入江南敌后,牵制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战略行动,作为我军革命斗争史上珍贵的一页载入了史册。
先烈事迹永驻心间
“牺牲与奉献、理想与信念互为共存——这就是我们对革命信仰的理解。”
6月30日,在五峰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红色经典诗歌诵读大赛上,1名来自山东的党员和其他4名五峰党员一道,铿锵而深情地诠释红色信仰。
这名从山东远道而来的朗诵者,正是在五峰采花牺牲的山东籍革命烈士刘美树的孙女——刘慧云。
刘美树1947年响应党的号召随解放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后到五峰工作,1950年4月7日,暴乱土匪袭击采花区政府,采花区委书记刘美树在英勇战斗中被土匪乱枪扫射壮烈牺牲,时年37岁。
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来自齐鲁大地的铁血汉子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刘美树也成为建国以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位革命烈士。
在采花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一直将保护红色革命遗迹、传承红色精神当作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1987年建成红渔坪会师纪念碑,2012年采花乡将刘美树、张官波等7位散建的烈士坟墓集中迁建于前坪莫家溪革命烈士公墓,到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湘鄂边五县党代会会址等,在保存保护好革命遗迹的同时,不忘将无形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今年5月,县委宣传部和采花乡人民政府组织探访组,前往刘美树烈士的故乡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石岗头村,寻访烈士生前生活和工作的史实资料,进一步完善和讲好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
五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田家然饱含深情:“刘美树烈士的墓园永远都会干净整洁,每年都有五峰的人民去祭奠他,请大家放心。”
6月,刘美树的孙女刘慧云从山东来到五峰踏访先辈遗迹,在采花乡白鹤村刘美树烈士纪念碑前,刘慧云和丈夫与乡里的党员干部一起,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看刘美树烈士英雄事迹的教育展板,听五峰党员干部介绍爷爷的英勇故事。
刘慧云说:“多年以来,五峰和采花党委政府、各界群众没有忘记爷爷的英雄事迹,用不同的方式深切怀念爷爷,令我和家人倍受感动,感谢五峰人民的厚爱。”
与烈士后人的互动,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从土地革命到新中国成立,采花村村都有英雄人物,村村都有革命遗址,村村都有红色故事。
采花乡深挖本土红色历史,规划出“前坪村莫家溪革命烈士公墓——白鹤村烈士纪念碑——长茂司村湘鄂边五县党代会址——红渔坪村江南游击纵队纪念碑”党史学习教育线路,让党员干部重走艰辛路、重温革命史。
“峥嵘的岁月已经消散,先烈的事迹永驻心底,珍惜和平,牢记历史。”采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武偲表示,将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掀起学习热潮,筑牢理想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走深。
采花建强“楚天茶乡”
采花不仅仅是闻名湘鄂边的革命老区,还是闻名国内的茶乡,“采花毛尖”便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如今,采花乡坚持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茶乡全面发展建设中,融入到历史悠久的茶业发展中。
采花乡星岩坪村褚家岭茶园
8月18日,在位于采花乡苦竹坪村的五峰金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个2021年刚刚招商引资的茶业企业正在紧张地进行大宗茶的生产,企业负责人彭宏成说:“1600平的厂房今年3月份建成,今年已生产名优茶9000斤,大宗茶30万斤、预计代销大宗茶50万斤,直接带动附近300户茶农增收,年产值预计800万元。”
如今的采花,形成了从育种、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茶业产销体系。除采花毛尖外,还涌现出天麻剑毫、忠顺、东方、虎狮、三三、代和、白溢春、楚天红等一批年产值1000万元的知名茶叶品牌,它们多次在各类行业评比中摘金夺银,采花乡也被誉为“楚天名茶第一乡”。
茶叶走出深山,财富回馈乡民,在不断发展主导茶业产业的同时,采花党委政府不断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去年10月,投资258万元的采花乡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开工建设,今年7月建成验收,发热门诊总共三层,诊断室、收费室、化验室、功能分区通道、隔离病房等一应俱全。
时任乡中心卫生院院长邵波说:“项目实现了发热门诊与常规园区的分离,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能辐射牛庄、傅家堰等乡镇,增强基层乡镇的医疗处置能力。”
仅仅一公里开外,投资1061万元新建的采花乡中心幼儿园正在进入收尾的装修阶段,3层的幼儿园拥有9套标准化的教室、寝室、办公室、专用厨房等设施,一次性可招收270名学生,有效缓解了五峰西部山区教育资源紧张。
如今,采花乡全俊制衣三次赴沿海学习,三次转型,从一个手工作坊转型为一个“身在大山,心向沿海”的站稳本地的小微企业。
采花乡党委书记许仕华说:“采花乡将不断保护和传承好革命老区的红色革命精神,紧贴五峰县委县政府打造‘武陵画廊·宜红故里’——探秘世界茶旅之乡的发展战略,坚持巩固提升以茶兴乡的目标定位,围绕‘百里乡村百里茶,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美丽乡村画卷,建设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醉美采乡’,将‘采花’这个富有诗意的美丽名字,再次同宜红茶一道,香飘四海,名扬八方”。
来源:“三峡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