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5日,第五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茶叶加工(绿茶)竞赛总决赛在我县火热开赛,来自全国19个省市区的60名制茶能手齐聚茶乡“赛茶秀技”,展示传统手工制茶的魅力。
9月24日上午,在县民族体育馆比赛现场,选手们正根据手边的茶样轻摇木盘、对比称重、冲泡细辨,各出高招进行茶叶拼配比赛。
“这些东西我要带回到我们陕西安康 同当地茶行业的这些技术人员交流,互相学习。”陕西省参赛选手刘峰说道。湖北省参赛选手沈绍训说:“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师们、工匠们在一起交流学习,我们也从中会学到更好的制茶的技艺。”
如果茶样拼配考验的是选手的眼力,那么茶叶制作,则考验的是选手的手上“功夫”。当天下午,选手们运用不同的制茶技法,对绿茶鲜叶进行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比赛现场一时间茶香四溢。
“现在虽然说市面上大部分都是机械做茶,但是我们为了把这个文化延续下去,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学习,把自己最精湛的技艺拿来应用于生产。”湖北省参赛选手沈绍训说道。
“我们提供的原料和加工装备都是一样的,就是每个人的炒制手法不一样,你对每一道程序掌握的温度、时间这些参数不一样,那么最后的产品千姿百态,可以是扁的,可以是圆的都会有。这就是我们这个中国茶叶加工,也是手工加工的魅力所在。”第五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茶叶加工(绿茶)竞赛总决赛副裁判长肖力争说道。
据了解,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是国家级二类竞赛,分为茶叶加工和茶艺两个赛项。比赛不仅是制茶巧匠们展示交流、切磋技艺的最佳平台,也是很好的手工制茶文化的传承载体。
“我们能够通过比赛了解到更多全国不同地方的茶的制作工艺,对我们茶产业的发展,包括我们自身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好处。”重庆市参赛选手陈应会说道。
“我们很多茶叶加工的传统技艺都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们一直在提倡这种工匠精神。手工制茶的技艺还要继续保留,这也是我们要举办这样全国性的比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肖力争说道。
近年来,我县把茶产业作为第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着力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品牌、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实施茶叶生产标准化,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了全县茶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现在正在推进茶产业链建设,正在积极地通过争取项目、全国性的赛事活动、茶事宣传活动,把我们的农旅、三产融合进一步地往前推广,把我们原先的卖茶叶、卖资源、卖产品转向卖文化、卖品牌,真正的把我们的茶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出五峰的特色,做出全国的样板。”县茶叶局局长张书芹说道。
请输入验证码